同时位列文庙和武庙的只有两个人,这两个人还是三国魏晋时期的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诸葛亮 文庙 同时位列文庙和武庙的只有两个人,这两个人还是三国魏晋时期的

同时位列文庙和武庙的只有两个人,这两个人还是三国魏晋时期的

2023-10-16 09:5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0 分享至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“十哲”在武庙中的地位,在唐肃宗时期被确定下来。蜀汉著名的武侯诸葛亮,曾被唐太宗、李靖等人推崇备至,并被正式确定为“十哲”之一,并在“武庙”供奉了他的先祖姜子牙。

一七二四年,雍正皇帝下旨,册封诸葛亮为孔子,赐予文庙供奉。到了乾隆时期,他才被正式确定为“先儒”。

诸葛亮在初期的成就,与现在的思想相比,不仅是“治国”的才能,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战略上。这个说法,不但得到了李世民、李靖等人的肯定,甚至连蜀汉的宿敌西晋司马氏也是如此认为。

诸葛亮率军北上,以不到十万人的兵力,击溃了曹魏在雍凉边境的十几万大军,逼得曹魏在洛阳中的军队不得不向西撤退。可是这两次的北伐,却让雍凉的魏军不敢卸下铠甲,休养生息,就是中原也要不断的向西进发,根本没有时间休养生息。

在战法方面,则是借鉴前代“八阵图”,以步、车、弓、弩、车、弩、马、马、骑、马等多种战法,发展为“武侯八阵”。这一招,不仅让曹魏的“五子良将”张郃死于蜀军之手,更是逼得司马懿不得不退守。

晋皇帝司马炎在位的时候,曾让蜀人陈寿搜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,编纂了一本《诸葛亮集》,司马炎看过之后,也是感慨万千,颇有祖父司马懿之风。同时,诸葛亮对于“武侯八阵”的研究,也是越来越深入。经李靖叔父韩擒虎之手,演化成“九军阵”,至李靖之手,更是将之简化,演化成了“六花阵”。

诸葛亮的策略与李靖等唐朝将领的策略是一致的,他们都很重视军队之间的战争,从唐朝开始,唐军就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后勤和装备,不断地击溃边境上的各个部落,疆域可以延伸到辽,也可以延伸到波斯。在唐肃宗时代,诸葛亮被列为“武庙十哲”,但在明朝和清朝,却有一种将诸葛亮供奉在“文庙”的想法。

明代黄宗羲,一位杰出的思想家,曾极力提倡诸葛亮在“文庙”中陪葬。在黄宗羲看来,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,忠心耿耿的人,他没有传授任何经典,也没有开创任何一门儒学,但他已经符合“文庙”的条件。

诸葛亮托刘备的“三顾”之福,将衰败不堪的蜀汉打理得井井有条,甚至有能力向北推进,一直推进到凉州,维持了蜀汉四十多年的稳定局面。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,死后,他的政治对手李严痛哭流涕,直到两晋,蜀人还在感慨:“除了葛公,再无第二人能与他相提并论。”

二、势如破竹“杜武库”

另外一个,则是京兆杜氏的“杜预”,曹魏丰乐亭侯,西晋“镇南大将军”兼“司隶校尉”。

京兆杜氏是一个从西汉至隋、唐的世家大族,其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。汉宣帝时,京兆杜氏有“麒麟阁功臣”杜延年之称,唐朝时,京兆杜氏又有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”之称杜如晦之称。

杜预出身的就是这种大族。杜预自幼熟读儒学,精通律法,精通兵法,见多识广,有“杜武库”之称,在他给司马炎的那份讨伐吴国的奏章中,就有一句话叫做“势如破竹”。

(杜预的“画像”)

唐太宗时期,杜预作为孔子的“先儒”,曾进过“文庙”;唐德宗建立中叶时,杜预也加入了“六十四将”的行列。可以说,从唐朝建立“文、武庙”至今,杜预获得了“文、武庙”“文庙”和“武庙”两张门票,是历史上第一位,也是唯一一位享有“文庙”和“武庙”两张门票的官员。

杜预之所以能有资格进入文庙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杜预对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的注释,杜预的注释把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连成一条线,后人在清初重修《十三经注疏》的时候,把杜预的注释与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的《春秋正义》相提并论。

杜预在《春秋》中对“律、令”的解释,也是他对《春秋》的重要贡献。西晋以前“律、令”并无明确区分,杜预、贾充、张斐等人重修《晋律》并作注解时,把“律”“令”从“律”中分离出来,开创了“律学”的先河,使《泰始律》延续至南北朝,并在东晋覆灭后,对南朝法律也有一定的影响。

杜预之所以被选入六十四将之列,就是因为他的军功实在是太过显赫了。杜预南征北战前,曾以中州司马的身份参加过灭蜀,但杜预却敏锐地察觉到此役的不同寻常,所以才能避免“成都之乱”。

后来,卫瓘刺杀了邓艾和钟会,平定了“成都之乱”,杜预叹息,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,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。不出所料,“八王之乱”后,司马玮与贾南风合谋,将卫瓘斩于剑下。

“秦州之乱”在西晋泰始七年发生,杜预感到从东汉开始,凉州边境就不断发生战争,遂上奏与司马炎有关的边疆军事计划,获晋皇帝司马炎首肯。

司马炎在咸宁五年决定出兵灭吴国。杜预以中军之长,率晋军迎击西陵,这是东吴最坚固的防御。为王浚军在益州开辟一条新的道路,然后顺流而下,直接攻入建业。

晋与吴之战,杜预主攻东吴荆州,此乃东吴之重地,而西陵、江陵又是牵制蜀国君主及晋国军队之要冲。杜预所率的中军,先后攻陷西陵、江陵,由荆州直抵交州,为杜预的“武庙”之名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诸葛亮编撰的《蜀科》中,有杜预先编的《泰始律》;杜预为“度支尚书”,协助司马炎平定西晋国库,使其一度呈现出初生朝代的气象;诸葛亮治理蜀七年,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益州,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。

中原人尊称杜预为“杜父”,他曾在南征北战交州,南征北战,提出过安边之策,有五十多条;蜀中人称诸葛亮为“葛公”,诸葛亮南征北战,平定滇池,北伐羌胡,实行“夷汉相安”政策,这一政策,直到唐朝,仍然沿用。

所以,“文庙”、“武庙”都成了帝王宣传儒家思想的工具,供奉的人也在不断地更换,但诸葛亮、杜预这两位封建贵族的代表人物,却一直被称为“钉子户”,可见他们的才华、德行、气度,都远超其他贵族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/阅读下一篇/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